複製鏈接
請複製以下鏈接發送給好友

芭蕉花

(芭蕉科芭蕉屬植物)

鎖定
芭蕉花為芭蕉科植物芭蕉的花蕾或花。
穗狀花序頂生,下垂;苞片佛焰苞狀,紅褐色或紫色,每苞片有多數小花,除苞片最下面具3~4不孕花外,其餘皆發育。花單性,通常雄花生於花束上部,雌花在下部;花冠近唇形,上唇較長,先端5齒裂,下唇較短,基部為上唇所包;雄花具雄蕊5,離生,伸出花冠;藥線形,2室;雌花子房下位3室,花柱1,柱頭近頭狀,光滑。原產日本琉球羣島,中國台灣可能有野生,秦嶺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,多栽培於庭園及農舍附近。
族人民對芭蕉花的烹飪花樣百出, 既可以炒、煮, 還可用來包燒。具有獨特的鮮甜味。
中文名
芭蕉花
拉丁學名
Musa basjoo Sieb
植物界
被子植物門
單子葉植物綱
姜目
芭蕉科
芭蕉屬
芭蕉花

芭蕉花形態特徵

芭蕉花
芭蕉花(5張)
植株高2.5-4米,葉片長圓形,長2-3米,寬25-30釐米,先端鈍,基部圓形或不對稱,葉面鮮綠色,有光澤;葉柄粗壯,長達30 釐米。花序頂生,下垂;苞片紅褐色或紫色;雄花生於花序上部,雌花生於花序下部;雌花在每一苞片內約10-16朵,排成2列;合生花被片長4-4.5釐米,離生花被片幾與合生花被片等長,頂端具小尖頭。漿果三稜狀,長圓形,長5-7釐米,具3-5稜,近無柄,肉質,內具多數種子。種子黑色,具疣突及不規則稜角,寬6-8毫米。 [1] 

芭蕉花生長環境

芭蕉是多年生的草本植物,葉子大而寬,性喜温暖耐寒力弱,莖分生能力強,耐半蔭,適應性較強,生長較快。 [4] 

芭蕉花分佈範圍

芭蕉花 芭蕉花
原產日本琉球羣島,我國台灣可能有野生,秦嶺淮河以南可以露地栽培,多栽培於庭園及農舍附近。 [1] 

芭蕉花主要價值

芭蕉花具有化痰消痞、平肝、和淤、通經等功效,可適用於胸膈飽脹、脘腹痞疼、吞酸反胃、嘔吐痰涎、頭目昏眩、心痛怔忡、風濕疼痛、痢疾、婦女經行不暢等症。芭蕉葉性甘淡,寒,具有清熱、利尿、解毒的功效,治熱病、中暑、腳氣、癰腫 熱 毒、燙 傷。 [4] 

芭蕉花植物文化

芭蕉花:傣族食花文化的代表。 [3] 
獨特的地理氣候條件使得雲南孕育了豐富的生物物種, 尤其在傣族地區, 可用於食用的花卉數不勝數。在雲南各民族的食花文化中, 芭蕉花是一種不可忽略的食物。食用的芭蕉花通常指的是芭蕉和小果野蕉的花序, 尤以小果野蕉的花序味道最為鮮美。小果野蕉對土壤的要求不高, 在雲南獨特的地理條件下, 小果野蕉分佈很廣, 野生在山林中, 而且沒有定期開放的花期, 一年四季都會開花結果 (雨季尤多) , 因此芭蕉花是四季可得的食物。在傣族人的生活中, 芭蕉花是一種常吃的山珍野味。 [3] 
傣族人民對芭蕉花的烹飪花樣百出, 既可以炒、煮, 還可用來包燒。據傳説, 是一個召勐府的女傭發現了芭蕉花的食用方法, 她將剛破“莖”而出的芭蕉花燒熟, 蘸着“喃咪”下飯, 於是發現了芭蕉花的美味。芭蕉花的品質, 以剛剛破“莖”而出的花苞為最好, 剛剛結果的次之, 結完果實後的花序一般就不會食用了。在烹飪的時候, 須將老的呈暗紅色的花苞片剝去, 將剝剩的芭蕉花切碎, 可用於素炒, 也可炒以肉末或豆豉, 風味極佳。若將每朵花裏的柱頭摘去, 口感更好。除了炒, 還可以煮湯。通常將芭蕉花與肉片、番茄或臭菜煮成菜湯, 湯和菜都是美味。尤其是紅燒肉煮芭蕉花, 別具一番風味。包蒸和包燒也是烹飪芭蕉花的方法, 先將芭蕉花煮熟, 加以食鹽揉捏, 擠掉澀水, 拌以葱花、蒜泥、辣椒等佐料, 用芭蕉葉包起來, 放在甑子裏蒸, 即成包蒸芭蕉花;放在火炭裏燒, 即是包燒芭蕉花。 [3] 

芭蕉花化學成分

芭蕉果肉、花、葉、根中均含有豐富的糖類、氨基酸、纖維素、多種礦物質、硒等微量元素及多種化合物成分, 藥食兼用, 營養豐富。採用水提取法、醇提取法和石油醚提取法對芭蕉根的化學成分進行定性實驗, 水提物中含蛋白質、氨基酸、糖類、有機酸、皂苷等物質;醇提物中含蒽醌、黃酮、香豆素、酚類、強心苷、蛋白質、氨基酸等化學物質;石油醚提取物中含有揮發油、甾體、油脂、內酯及香豆素等親脂性成分並確定芭蕉根中含有氰苷。 [2] 
芭蕉花 芭蕉花

芭蕉花美食做法

主料:芭蕉花一朵
輔料:黃辣椒醬一勺、白胡椒粉少許、鹽三勺
做法步驟:
1、將芭蕉花去掉老硬的花瓣;
2、把嫩花瓣切成細絲;
3、將切成絲的嫩花瓣和花芯放一起用開水焯;
芭蕉花美食 芭蕉花美食
5、焯過後用鹽拌勻擠出水,涼水衝淨,再擠幹,入鍋炒熟即可。 [5] 
參考資料